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农化百科 >> 正文
农化百科
岩溶土壤改良技术
作者:时科碳肥 时间:2020-01-17 12:14:25 阅读:

针对示范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土壤改良主要是从保水土、增土厚、增土肥和改善土壤环境四方面来考虑。本节主要是从增加土壤肥力方面进行研究,主要改良技术如下:

(一)各土壤改良技术思路的相应对策

1.根据岩溶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和岩溶作用的特点改良土壤

岩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元素主要来自碳酸盐岩的溶解,土壤中元素含量的高低受岩石中不溶物中元素含量决定。因此,在改良岩溶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时,要求从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促进岩石中矿质元素向土壤释放来增加土壤中元素含量。岩溶动力系统作用受土壤中CO2和水的共同作用,控制土壤中CO2的同时,还要调节控制好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增加旱季土壤水分的含量,以促进岩溶土壤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岩溶土壤中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有效性受到土壤中富钙偏碱的影响,调节控制土壤钙的含量和pH值的高低,必须依据岩溶作用的规律,利用微生物和植物呼吸产生的CO2、植物根分泌物、有机质腐化产生的腐殖酸和有机酸等降低土壤pH值和减少钙的含量,释放被固定的有效养分。具体措施如种植绿肥植物、增施用有机肥等。

岩溶动力系统作用下,岩溶区植物营养来源表现为土壤、土壤水、岩溶水三种载体,改良岩溶土壤,必然从增加三种载体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和提高三种载体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角度进行。例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岩溶动力作用的溶蚀过程,增加土壤水、岩溶水中营养离子的含量;保持水土,提高营养元素的利用率等。

在岩溶土壤中施入适量偏酸性的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也可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例如,在岩溶土壤中施入亚法糖厂的酸性滤泥和硫肥等。

2.根据不同的耕地类型和土壤障碍因子改良土壤

由于受水土流失和富钙偏碱的影响程度不同,障碍因子的影响程度差异大。洼地底平旱地首要的可变障碍因子为土壤微量元素、营养元素有效态、耕作层厚度、土壤质地;梯形地首要的可变障碍因子为大量营养元素、元素有效态、土壤层有效厚度、土体构型;石穴地首要的可变障碍因子为岩石裸露率、大量营养元素、土壤容重。在改良岩溶土壤时,应针对不同的耕地类型,将首要的可变障碍因子视为优先改良的对象。例如,利用客土增加梯形地土壤层有效厚度、改善土体构型等。

岩溶土壤的改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岩溶区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土壤改良应本着先易后难、先主后次的顺序,依据岩溶土壤中障碍因子的影响因素改良土壤。在实施土壤改良前,针对各种类型的土地,进行土壤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评价,区分出可变障碍因子和不可变障碍因子,土壤改良主要是克服可变障碍因子,对于不可变障碍因子只能尽量减少其发生的条件。

3.依据碳氮比原理,结合各种有机肥料特性改良土壤

微生物对有机质的有效分解碳氮比为25∶1,碳氮比过大,微生物分解过快。因此在石灰土壤改良中,施用有机和无机肥料时,将碳氮比大的有机肥料与碳氮比小的有机肥料或者氮肥混合施用,控制碳氮比在25∶1左右。

有机肥料种类较多,但不同种类的有机肥料肥效有其特殊性,如:家畜粪尿中的牛粪为冷性肥料,碳氮比值大,肥效迟缓;而羊粪属热性肥料,肥效快;猪粪性质柔和,后劲长等等,在利用有机肥料改良土壤时,必须依据有机肥的特性,将热性肥料与冷性肥料、家畜粪尿与植物残体、厩肥与绿肥、豆科绿肥与禾本科肥料等混合施用。既控制碳氮比,又使土壤保持持续肥力。

4.平衡施用化学肥料的原理改良土壤

平衡施肥来源于养分平衡法。它是以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为基础,通过土壤养分测试,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数,计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并实现农作物与土壤之间的养分平衡。

岩溶区农户通常施用的化学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单一。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类的营养元素,且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相应的营养元素需求规律,因此在改良岩溶土壤时,应针对具体的土壤和农作物种类,确定相应的化学肥料配施比例、施用方式、施用的最佳时间。

(二)种植绿肥改良土壤

绿肥即作肥料施用的植物绿色体。按不同分类方法可分为:栽培绿肥,野生绿肥;一年生绿肥或多年生绿肥,短期绿肥;水生绿肥,旱生绿肥,稻底绿肥;夏季绿肥,冬季绿肥等。

1.绿肥与作物带状间作

在同一块地上,同一季节内将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相间种植。间作的作物和绿肥作物以充分利用光能资源、互不影响为原则,例如在玉米地里间种耐阴豆科类绿肥或牧草。在梯形地上,间作条带的方向基本上沿等高线,或与等高线呈1%~2%的比降,并尽量使条带方向近南北向。在洼地底,间作条带的方向基本上沿南北方向。

2.休闲地上种绿肥

春季玉米播种后,同时在玉米条带行间套种短期速生绿肥;待玉米长出后,将绿肥杀死覆盖玉米行间地,起到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防水土流失、减少裸地水分蒸发等多种效果。

夏季作物未收获前15~30天,在玉米等作物行间播种夏季短期绿肥植物;作物收获后绿肥植物加快生长,约在作物收获5天后将其翻压土中,或收割作为牧草通过牲畜粪便和沼渣(液)等形式还土,再播种第二季作物。

冬季农作物收获后,尽快播种冬季绿肥,待春耕前20~30天犁地,将绿肥翻压土中或收割作为牧草。

收割作为牧草的绿肥植物,通过牲畜-沼气循环利用后,以牲畜粪便或沼渣的形式还土。

3.混种绿肥

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混合播种两种以上的绿肥作物,例如黑麦草与菊苣混播,紫云英与肥田萝卜混播等。豆科绿肥与非豆科绿肥、蔓生与直立绿肥混种,使互相间能调节养分,蔓生茎可攀缘直立绿肥,使田间通风透光。所以混种产量较高,改良土壤效果较好。

4.生草栽培改良果园或茶园土壤

生草法,是指在果树(或茶园)行间或全园(树盘除外)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覆盖作物的一种果园(或茶园)土壤管理方法或耕作方式。其具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调节果园(或茶园)小气候生态环境、改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作用。

果园(或茶园)行间种草或自然生草,注意定期刈割,将割下的草覆盖在树冠下面增加土壤有机质;或者用作沼气原料和牲畜饲料,通过沼渣和牲畜粪便还土。

果园(或茶园)行间人工种草以黑麦草、桂牧1号、狗芽根、三叶草等较好,注意豆科和禾本科混种,协调控制绿肥的碳氮比在一个适宜的范围。

果园(或茶园)行间人工种草需要解决种草、控草的技术,既要促进草快速生长,又要防止其对果树造成不良影响;通过给草施肥、灌水,把化肥转化为有机肥。

果园(或茶园)生草后能有效接纳、拦截雨水,减少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无机营养元素含量。

生草栽培能改善土壤温度条件,果园(或茶园)生草具有隔热保墒作用,缩小了地温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幅度,避免了白天因太阳直射暴晒使土壤急剧升温,减弱了夜间地面散热降温,使一天中土温变化趋于平衡、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

冬季,生草覆盖后减少了地面散热,反而提高了土壤温度。

5.种植绿肥改良岩溶土壤应注意的问题

依据岩溶动力作用原理,绿肥以直接翻压入土发酵最佳,直接翻压入土增加了新鲜有机能源物质,使微生物迅速繁殖,充分利用产生的有机酸、腐殖酸和二氧化碳,促进土壤岩溶作用正向运动。

在翻压绿肥入土时,为便于发酵,翻压前用水浇湿,或者喷上适量的沼液或人畜尿等液体肥;翻压不宜过深,一般入土10~15cm 深,刨松覆盖土层,保证绿肥发酵所需的氧。

绿肥翻压入土后,控制土壤含水量,旱时浇水,雨时排水,一方面供应发酵和岩溶作用所需的水分;另一方面防止水分过多导致有效态养分漏失。

绿肥分解速度不仅与水分有关,还与绿肥本身的老嫩程度和含氮量有关,幼嫩绿色茎叶较之枯老茎叶易于分解,切成碎片、细段的容易分解,所以绿肥作物不等老化就要翻压;碳氮比率大的分解困难,比率小的分解较快,因此施用较老硬的绿肥和非豆科绿肥时可适当加施一些含氮多的肥料。

绿肥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在改良岩溶土壤的同时,也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因此,绿肥翻压采用条带状,翻压后作物播种在翻压的绿肥条带两侧;或者提早翻压,待绿肥腐熟后,犁地混合均匀再播种作物。

种绿肥作物也要施一定的肥料。虽然绿肥作物吸收养分的能力较强,但它也是作物,生长发育仍然需要一定的养分,缺肥产量就不高。就以豆科绿肥作物来说,虽然它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但在生长初期和生长旺盛期也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如果此时能适当施些氮肥,就会获得良好效果;又如绿肥作物对磷素也很敏感,如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低,会大大影响生长发育。故应适当施肥来满足绿肥作物的需要,以达到“小肥养大肥”的效果。

(三)秸秆还土

1.本地秸秆还土

夏季春玉米收获前30天,播种黄豆,待玉米收获后,正值黄豆长出,一边给黄豆锄杂草,一边将生玉米秆叶砍成10~20cm的小段均匀盖在黄豆行间,并留玉米茬,增加有机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秋玉米、甘蔗收获后,将玉米秸秆和甘蔗叶砍成10~20cm的小段,就地覆盖在土地上,待播种绿肥前或者雨后翻耕整地压入土中。

秋季黄豆收获后,将黄豆秸秆、玉米芯、玉米苞片切成3~5cm的小段,混合人畜粪便积制成堆肥或者放入沼气池发酵成沼渣,次年春耕时作基肥施入土地。

2.异地秸秆及有机肥料肥土

鉴于峰丛洼地石山区石灰土土壤瘠薄,利用本地秸秆等绿肥不能满足土壤改良要求,依据就近价廉的原则,附近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区运进秸秆等有机肥料。

利用附近平原区大量廉价的稻草秸秆、玉米秸秆、黄豆秸秆、甘蔗叶片,切成3~5cm的小段用作绿肥或则积制堆肥。

异地秸秆施用数量控制在:土层平均厚度小于30cm的梯形地1500kg/亩;土层厚度大于30cm的梯形地1000kg/亩;洼地底平旱地500~700kg/亩。

从附近碎屑岩区,秋季收集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的枯枝落叶作为积制堆肥原料。

在收集秸秆和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作肥料时,特别注意禾本科植物与豆科类植物秸秆混合,针叶树和阔叶树的枯枝落叶混合使用,以调整控制有机肥的碳氮比接近25∶1,利于微生物的分解活动。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附近大型养殖场购买牲畜粪便,通过合理混合发酵熟化后用作基肥肥田,或者积制堆肥后施入土壤。

在利用牲畜粪便作有机肥料时,注意高碳氮比值肥料与低碳氮比值肥料混合、高发热肥料与冷性肥料。如:羊粪发热量高,后劲短;牛和猪粪属冷性肥料,后劲长。在施用时将两种肥料混合效果好。

3.秸秆还土应注意的问题

秸秆还土,以直接翻压入土较覆盖土表效果好,可以充分利用秸秆腐化产生的有机酸、腐殖酸,特别是挥发性酸入土改良土壤。

秸秆还土时,为控制秸秆腐化,与适量的沼渣(液)、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或新鲜绿肥混合施用较单一施用效果好。

采用秸秆积制堆肥还土时,因堆肥半熟化时,为微生物活动和有机酸产生的高峰期,依据岩溶动力作用原理,此时还土能更有效利用所产生的CO2、有机酸等,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

秸秆腐化和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需要消耗大量水分,而秸秆还土大多在秋收后,通常为旱季,土壤水分缺乏。因此,秸秆宜泼湿后还土或者选择雨天还土,还土后适时浇水。

微生物分解活动需要消耗大量氧分、氮素,在分解时易与农作物争夺氧分和氮素,因此秸秆还土不宜过深,一般入土深10cm 左右,同时配施适量的速效氮肥。

同样,秸秆翻压入土腐化产生的有机酸促进岩溶作用的同时,影响作物生长,采用“条施旁种”的方式,即秸秆采用条带状入土,农作物播种在条带的两侧。

(四)糖厂滤泥改良土壤

糖厂滤泥富含有机质和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价格便宜,供应量大,易推广示范。

岩溶土壤富钙偏碱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滤泥改良土壤应选择偏酸性的亚法糖厂滤泥,避免采用碳法糖厂滤泥,影响改良效果。

糖厂滤泥属热性肥料,发酵产生大量热量,为避免因过热损坏农作物,需要先进行发酵处理后施用;或者在春播前1~2个月埋入土壤发酵;或者混合适量冷性肥料猪、牛粪。

糖厂滤泥改良土壤以直接埋入土壤发酵效果最好,且采用“条施旁种”的方式,避免腐化造成对农作物的危害。

为提高糖厂滤泥改良土壤的效果,需要与其他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发酵,特别是绿色有机肥料。

(五)客土改良

对土层厚度小于30cm的梯形地和坡耕地,在冬季,从附近碎屑岩区运河底、鱼塘的淤泥,以及沙质土,并混合铺在休闲地表面,平铺约5~10cm厚,待晒干一段时间后,翻土整地改良土壤。

在冬季,从附近运河底、沟底、鱼塘的淤泥用作堆肥原料,待堆肥发酵后一起施入土壤。

利用附近城镇垃圾,通过筛选,除去砖块、石头、玻璃碎片等杂质后,与人畜粪尿等掺混积制堆肥。

利用河底、沟底、鱼塘的淤泥或者城市垃圾改良土壤时,注意提前将其铺开日晒或冬冻,杀死细菌后方可用作堆肥或者施用。

在利用客土改良土壤时,避免对客土源地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破坏影响。

(六)沼气渣

通过种草养羊、猪、牛等牲畜,既增加经济收入,又可提供家畜粪便肥料来源。

结合水土保持整地措施,适量割地埂上或路边的灌草带植物,做垫圈材料与牲畜粪便沤堆熟化,或者做沼气原料,以熟化肥或者沼渣形式还土。

(七)积制堆肥

1.积制堆肥原料

一是堆肥原料的主体,即切碎的秸秆、玉米芯、豆秸、杂草、落叶、刈割绿肥、树木枯枝落叶等。

二是促进主体原料分解的物质,一般是含氮较多的物质,如人、畜粪尿和化学氮肥。

三是吸收性能较强的物质,如泥土、泥炭等。用于吸收腐熟分解出来的速效养分和有机酸类物质,特别是氮素养分,以减少堆肥的养分损失,吸收有机酸类物质改良酸碱度。

2.普通堆肥

普通堆肥的特点是堆温不超过50℃,在半嫌气的条件下腐熟而成,腐熟时间较长,由于堆温不高,所以不能杀死杂草种子、病菌和虫卵等有害物质。具体堆积方法有地面式、半坑式及地下式三种。

地面式适宜于气温较高、雨量较多和湿度较大的夏季采用。选择地势较平、接近水源、运输方便的场边地头堆积。堆的宽度约两米,长度不限。先夯实地面,再铺10~15cm厚的泥土、河沟塘淤泥或者泥炭,以便吸收下渗肥液。然后将切碎的秸秆、豆秸、落叶、杂草、甘蔗渣、米糠等均匀铺15~25cm 厚,泼水打湿,依次泼加沼渣沼液、人畜粪尿、糖厂绿泥或者河沟塘淤泥,再铺一层细土或污泥。如此层层堆积,最后抹稀泥封好,或用干草、稻草和细土遮盖。一个月后翻堆一次,加水混堆,最后注意封顶。

半坑式堆积方法与高温堆肥中的半坑式相似,只不设通气沟、通气塔。

地下式(坑式)是在路边地头挖一个坑,深度以方便操作且距基岩面大于10cm而定,长、宽由堆肥材料多少而定。土坑挖好后,在坑底抹一层淤泥,或者在撒上细土并泼水打湿,防止肥液漏失。随后参照地面式的方法,将材料投入坑内。1~2个月后翻堆,将分解差的放在底部,并在上面再泼适量的沼渣、沼液,最后仍用细土覆盖。

3.高温堆肥

高温堆肥的特点是具有通气好、腐熟快以及能杀死病菌、虫卵、草籽等有害物质。堆积方式主要有地面式和半坑式。

地面式高温堆肥的主要优点是操作方便、省工、易发热和分解快。具体操作方法是选择路边地头接近水源处,先将堆肥的主体材料秸秆、豆秸、甘蔗渣、杂草等切碎,长约5cm,摊在地面,按风干秸秆500kg、甘蔗渣500kg、羊粪及猪粪300kg、沼渣500kg、1000kg糖厂绿泥、水1000~1500kg的比例逐层堆积起来,然后垂直切取材料,拌匀,进行再堆积。最后堆型为长方形,宽3~4m,高1.5~2m,过窄或过矮都会影响堆温的上升。长度以材料多少而定。然后在堆顶覆盖细土厚约5cm。一般5天内堆温显著升高,几天后可达70℃以上。等堆温下降至常温后,破堆将材料充分翻捣,根据需要可再加适量沼渣、沼液、粪尿和水。如羊、猪粪和沼渣不足,可分别用相当秸秆量20%的老堆肥、厩肥和1%的化学氮肥代替。

半坑式高温堆肥的主要优点是保温、保水、保肥。在背风向阳近水源处,挖深1m的长方形或圆形坑,口径比底径稍大,在底部挖深、宽各15cm的“+”字形气沟,与坑壁斜沟相接至地面。沟面用玉米或黄豆秸秆纵横各盖一层,坑壁斜沟也用秸秆掩盖,保持沟沟相通不应堵塞,以便通风透气。再用整根的去叶秸秆,松松的捆绑成直径为30cm左右的圆柱体,作为通气塔,直立于坑底“+”字形气沟交叉处。坑底最好先铺一层老堆肥或者糖厂滤泥,然后按风干切碎秸秆或者甘蔗渣:羊、猪粪:沼渣液:糖厂绿泥:水=1∶0.4∶0.2∶3∶2.5的比例,在地面将材料备好,逐层堆积入坑。如果材料量大,可能将通气塔顶部掩埋时,应将通气塔接高,保持塔顶高出堆顶。最后用细土严封堆顶,但地面的四个通气口不应掩盖,通气塔顶部也应敞开。如急等施用,可在降温后5~7天打开堆,将上下里外捣均匀,再行堆积;否则,不用翻堆。再到高温阶段后的5~7天将堆顶通气塔和坑壁斜沟的四个通气口封死,以停止通气,利于腐殖质形成。

总之,积制堆肥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劣,按照堆肥原料的来源广、腐熟快和养分损失少的原则,因地制宜。且堆肥的肥分也因原料、堆积方法及腐熟程度的不同而异。

4.利用积制堆肥改良岩溶土壤

以半熟化时施入土壤改良效果较好。普通积制堆肥,夏季1个月左右半熟化,冬季2个月左右半熟化;高温堆肥半个月左右半熟化。

半熟化堆肥入土,为避免发酵对农作物的影响,宜采用挖沟法条施,农作物种植在条带两旁;或者待挖沟法条施入土发酵后,沿与条带垂直的方向犁地播种。宜选择在雨天,或者在挖沟施入覆土前用水泼湿。

熟化的堆肥适宜作基肥或者追肥施用。

(八)有机肥施肥方法与步骤

1.土壤改良分区

土壤利用改良分区的目的,是为了提出峰丛洼地石山区土壤利用改良的合理途径与方向,以便因地制宜地促进农、林、牧的全面发展。本区土壤利用改良区划的原则是以地貌特征、土壤特性、分布规律、影响土壤肥力的障碍因素差异等为基础,以土壤资源适宜性、生产力、障碍因素治理的难易程度为依据,以建立整个示范区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为目标。按照这一原则,将示范区划分为荒地裸岩区、石穴地、坡耕地、梯形地、洼地底平地五个土壤改良区。

(1)荒地裸岩区

主要指位于峰坡和陡坡的荒草地及裸岩地。这一类型土地,土壤极薄,岩石裸露,土被覆盖度极低,这类土地主要是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利用客土植树,树穴施用基肥,随后施用液体肥料,如沼液、人畜尿、化学肥料溶液等。

(2)石穴地

因石穴地土壤肥力相对较好,土层薄,土壤改良主要是在退耕还林还草、搞好水土保持、整地工程的基础上,利用客土增加土层厚度,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肥为目标。

(3)坡耕地

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通常被石牙间隔,土壤富含碎石块,下层土黏重,耕作层土熟化程度低,土壤肥力极差,氮、磷、钾及微元素缺乏严重。土壤改良主要是在退耕还林还草或坡改梯平整土地搞好水土保持的基础上,配套施用厩肥、堆肥、种植绿肥以及客土改良土壤的方法改良土壤。

(4)梯形地

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但由于长期粗放耕种,土壤黏重,很少施用有机肥料,大量施用化肥,且化肥种类单一,以氮肥为主,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板结严重,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乏。土壤改良主要是增施用磷、钾及微量元素肥料和有机肥料,利用客土改良土壤结构,以及改良土壤酸碱度,调节控制土壤钙含量。

(5)洼地底平地

洼地通常在雨季存在不同程度的积水,土壤层相对较厚,但因长期低投入高产出,土壤肥力下降较快,土壤改良以排水工程、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为主。

2.坡耕地改良步骤

坡耕地改良步骤主要是针对坡度小于25°的坡耕地。对于大于25°的坡耕地主要为退耕还林还草。

(1)结合土地整理,搞好水土保持整地工程。

(2)采用分层挖沟的方式施肥,挖沟沿等高线方向,沟深20~30cm,沟宽30~40cm,两条沟间相隔约50cm。

(3)挖沟时间选择在秋季农作物收后,连续晴天,避免人为扰动造成水土流失。

(4)挖沟时将表层耕作土挖出堆放到一边的表土上,再将第二层深挖30cm,堆放到另一边的表土上。对于土层薄时,深挖至基岩面,一边挖土,一边将碎石块及石牙清除掉,用作修筑梯埂原料。

(5)沟挖好后,在沟底撒一层厚度约10cm的生甘蔗渣或事先切碎的秸秆、玉米芯、枯枝落叶、杂草等,用水泼湿,铺上糖厂滤泥或者河沟塘淤泥约10cm,再盖上第二层土。

(6)盖上第二层土时,掺混入少量沙质粘土,按1t/100m2的比例;对于土层厚度小于30cm的土地,补充客土,使土层厚度保持在30cm以上。

(7)盖上第二层土后,在第二层土表面铺上事先发酵好的堆肥、厩肥、沼渣、沼液等,厚度约10cm;再盖上表层耕作土,并掺混入少量沙土,混合均匀,按每100m2掺2t沙土的比例混合。

(8)一条沟施肥完后间隔约50cm 挖另一条沟,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层施肥,以此类推,直到挖到梯地的另一侧。

(9)在挖沟时不宜紧挨梯埂挖,沿地块四周,紧挨梯埂留出一条宽10~20cm的土地不动,防止过度扰动造成水土流失。

(10)在第二层表面铺上有机肥前,在要施用的、事先发酵好的堆肥、厩肥、沼渣、沼液等肥料中混入硫肥,硫肥施用量为每亩3~5kg。

(11)采用挖沟方法施肥必须在犁地播种前1~2个月进行,以利于底层有机肥发酵。

(12)犁地播种后,立即在土层表面撒上层厚度约3~5cm的甘蔗渣与糖厂绿泥的混合物,起到既改善小气候、减少蒸发、保持水土,又增土肥的作用。

(13)土壤改良的第二年秋季,同样采用分层挖沟的方法,对第一年挖的两条沟之间约50cm的土地实施施肥改良。

(14)每年采用沿等高线方向犁地,尽量使施用的有机肥与土壤混合均匀,并沿所挖沟的两侧地呈双行播种。

3.梯形地改良步骤

(1)平整土地工程,清除梯形地中的碎石和石牙。

(2)采用挖沟的方法挖沟施肥,方法基本同坡耕地,但是在对梯形地挖沟时,除在地块四周留宽10~20cm的土层不动外,挖完间隔30cm的沟后,再回过头挖50cm的沟间地,直到完成整块土地。

(3)在对第二层土上施用有机肥时,可将当季作物施用化学氮肥总量的50%和全部微量元素肥料混合有机肥施用入土,剩下50%的氮肥以追肥的形式分1~2次施入,施入的硫肥为每亩1~2kg。

(4)对梯形地实施土壤改良后,每年以平衡施肥,保证适量的有机肥,土壤肥力一般可持续5年左右,5年后需再进行上述土壤改良措施。

4.洼地底平旱地改良步骤

(1)依据水利改良措施中的易涝洼地治理措施改良。

(2)洼地底地势低洼,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但是长期接受山坡流下的粘土沉积,质地黏重,在用分层挖沟方法改良土壤时,增加沙土的使用量,特别是表土层,按每100m2掺入沙土3t的比例混合施用。

(3)洼地底通常是表层土壤呈酸性,而B、C层土壤呈中性或偏碱性,在挖沟时适当增加挖沟的深度,一般挖沟深30~40cm,最好挖到50cm的深度。

(4)在沟底施用有机肥料时,按照每亩0.5~1kg的比例混合施用硫肥,然后按每100m2掺入3t的比例盖上一层沙土,与第二层土混合均匀。

(5)在盖第二层土时,预留约1/3的土,与表层土混合均匀回填。

(6)挖沟的方向以南北向为好,便与沿沟两侧南北向种植,一次性挖完整块土地,不在地块四周留空区。

(7)待有机肥腐熟后,犁地播种,犁地方向应与沟方向正交。

上述各类型土地实施土壤改良时,可视经济条件适量控制有机肥的使用种类和施用量。

(九)平衡施用化学肥料

平衡施肥是基于土壤养分丰缺和作物需求,通过施肥手段达到供需平衡。平衡施肥来源于养分平衡法。它是以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为基础,通过土壤养分测试,根据作物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间的差数,计算实现计划产量的施肥量,并实现农作物与土壤之间的养分平衡。其公式是: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

根据示范区不同土地类型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检测结果,洼地底每亩施:氮氨25 kg、钾肥5kg、磷肥30kg,梯形地:氮氨35kg、钾肥8kg、磷肥30kg,新开梯地:氮氨45kg、钾肥10kg、磷肥40kg。

施用适量微量元素肥料,每亩施肥标准:硼肥0.5~0.75kg、铜肥0.8~1.5kg、铁肥5 kg、锌肥1~2kg。

依据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结果,岩溶峰丛洼地石山区,土壤在施肥时应遵循下列方法和原则:

(1)氮是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首要障碍因子,应以满足作物对氮素的需求来确定氮肥的使用量。因石山区漏水严重,氮肥易随水流失,需分多次作追肥施用,不宜在下大雨时施用,最好选择小雨天施用,或者晴天施用后浇水。

(2)石灰土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差,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作用强烈,应综合考虑提高土壤供磷水平和满足作物对磷素的需求来确定磷肥的施肥量。磷肥的施用宜采用集中施用的方式,并配合有机肥混合施用,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

(3)土壤中的全钾含量、缓效钾含量及速效含量都很低,土壤中钾的储备极少,施用钾肥对石灰土作物生长非常重要。钾肥最好集中条施或穴施于根际附近的土层中,且不宜与有机肥料混施,条件允许可采用叶面喷施。

(4)石灰土壤的供硫水平不高,在施肥时应注意搭配适量的硫肥。

施用化学肥料作基肥时,需配合熟化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有机肥料通常按半干厩肥1000~1500kg/亩施用。

岩溶土壤改良技术

  土壤修复哪个好?

  竹炭土壤修复菌剂是一款基于生物质炭的修复菌剂,它通过时科特有的炭菌复合技术,将生物炭和微生物巧妙地结合到一起,生物炭的孔洞结构与微生物的繁殖代谢,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让土壤更透气,保水保肥性能更好!

  产品特性如下

  ·富含稳定态生物炭,吸附钝化土壤重金属及农药残留,净化土壤环境;

  ·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透气性、保温性、保水性、保肥性;

  ·为功能微生物生长繁育提供保护,补充有益菌,减少土传病害发生;

  ·改善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现象,恢复土壤生产力。



文章TAG:
本文地址:http://www.skwto.com/nhbk/12619.html

首页 | 时科产品 | 应用效果 | 关于时科 | 新闻中心 | 专家团队 | 资质荣誉 | 精彩问答 | 联系我们 | 有机肥